|
||||||
|
||||||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並非連續,而是片斷的,常常吃飽後、活動累了就想睡,而這個情況在最開始的3、4個月大左右都是如此;之後,白天清醒的時間會逐漸拉長,同時會擠壓睡眠時間,進而將此段時間延後至午休時段。 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醫師周怡宏表示,新生兒一天之中大約70%的時間處於睡眠狀態,其中又有一半時間屬於「動眼期睡眠 (REM sleep)」,也就是嬰兒正做夢的時候;約6個月大後,動眼期睡眠比例會逐步下降至25~30%,之後約1歲以上的孩子,才會發展至與成人相同的睡眠情況。 哺餵方式影響睡眠養成時間然而,並非每個嬰兒都可以在同個時間階段,逐步養成晝夜的認知訓練及規律的睡眠時間。周怡宏醫師表示,依據母親哺餵小孩的情況,促使嬰兒養成睡眠規律的方式與時間點也不同。
|
周怡宏醫師強調,過於柔軟的睡眠寢具,可能會致使嬰幼兒頭部在任意轉動時陷入其中,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困難,不可不慎。只要準備一張平穩但不太軟的床鋪,不需要枕頭,待寶寶平躺後,再蓋上輕薄如浴巾大小的方巾即可。
他進一步說明,當寶寶採取自然的平躺姿勢時,頭部是稍微後仰的,此時嬰幼兒的呼吸道呈一直線,呼吸比較暢通;如果因為枕頭過高而使頭前傾,反而會擠壓到呼吸道的順暢。此外,不要蓋有點重量的被子,此時月齡別較小的寶寶沒有力量,容易因為翻轉而受到壓迫。
周怡宏也表示,寶寶睡覺時,只要穿著舒適的衣服即可,不需要包得密不透風。嬰幼兒時期常會發生肌肉震顫,這是正常的;如果包得太緊,反而讓寶寶睡得不自在,最主要還是以寶寶的舒適度為基準較佳。
3 不可與寶寶同眠的狀況
如果是剛抽菸、嗑過藥、喝酒或已服用嗜睡藥物的大人,則應避免與寶寶同眠。周怡宏醫師舉例解釋,如抽菸者所帶來的二手菸,被吸入寶寶呼吸道後,容易導致其氣管收縮,影響呼吸狀況。
另外,周怡宏醫師也建議,不要把嬰兒與另一個夜裡可能會起來爬行的孩子放在同一張床上,這勢必將會干擾到寶寶的睡眠穩定度與品質。
培養寶寶健康好睡眠
1 清楚訂出時程表
幫寶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與品質,可謂是父母甜蜜的負擔。品質佳的健康睡眠,勢必促進寶寶的身心成長;針對此,周怡宏醫師提出以下建議。
周怡宏醫師強調,要讓寶寶能夠在晚上順利入眠,白天就必須讓他多活動。因此,父母必須清楚定出時間表,讓孩子了解白天時就是要做事,無論是玩遊戲、拉拉手、按摩、聽聽音樂和故事等皆可,直到晚上才是他的睡眠時間。
2 每天活動量足夠
讓寶寶擁有良好睡眠的因素之一,就是必須有「睡意」,而這睡意必須是寶寶自己可以感覺到的、父母也看得出來的。因此,白天的活動量足夠與否便相當重要。
周怡宏醫師表示,活動量的多寡,會影響寶寶夜間睡眠的時間點。他建議,父母可以幫助寶寶進行被動運動,如拉拉手、動動腳、按摩、動動關節、使用玩具引誘玩耍、起身稍微走動等等。
3 入睡訊息的引導
周怡宏醫師強調,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旨在營造睡眠情境,幫助孩子每天到了某個時間,能對睡眠產生唯一「期待」的感覺。
他進一步說明,為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父母可進行2~4種的睡前儀式:散散步、按摩、溫水澡、唱首歌、講故事、換睡衣、到固定的小床上……而且只有在這段時間,才會做這些事情。尤其要在寶寶帶有睡意時進行這些引導,以幫助寶寶擁有香甜健康的睡眠。
4學習自我撫慰(舒緩)入眠
當寶寶晚上沒有睡意或半夜突然醒來時,怎麼辦?周怡宏醫師表示,這時候的父母不要強迫孩子睡覺,而是要讓寶寶學習如何靠自己來入睡。這裡自我撫慰(舒緩)的意思,指的就是這個。
周怡宏醫師說明,每個寶寶都有自己預備入睡的訊號,如揉眼睛、扭動身體等等動作或表情,當出現這些情況時,父母才能讓孩子自己進到小床的區域,進而才能繼續執行入睡的訊息引導。因為,這代表他知道自己真的想睡了。
另外,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如果寶寶半夜醒過來,父母千萬不要馬上包起來,這樣反而會打斷他的睡眠循環與節奏。周怡宏醫師建議,父母只要靜靜坐在旁邊,哄一哄或輕輕搖晃以安撫寶寶,讓他知道有個信賴的人在旁即可,這樣寶寶在短時間內便可以再度入睡。
寶寶睡眠的8項習慣養成建議
建議1:了解寶寶想睡覺的徵兆
建議2:按照寶寶的訊號表現做調整
建議3:使睡眠成為家庭的優先事項
建議4:採取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的步驟
建議5:建立一個規則的睡眠時間表
建議6:讓寶寶感覺睡眠是每天最舒適的活動
建議7:在寶寶清醒但有睡意時就放床上準備入睡
建議8:永遠不要在孩子睡前餵食
(參考資料:周怡宏醫師部落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