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08.JPG (13476 個位元組)

新生兒照護四重點

呼吸 每分鐘呼吸次數可觀察新生兒呼吸是否正常
新生兒
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對呼吸的調節能力較差,呼吸很不規則,有時快有時慢,並且還有短暫的呼吸暫停。孩童在哭鬧、吃奶時有呼吸加快,快速動眼的睡眠期心律明顯不整,因此數呼吸次數時最好是在熟睡以後,或完全安靜的狀態下,看不清胸廓運動時可以輕輕解開衣物觀察腹部運動情況,正常新生兒呼吸應是 40 次/分鐘左右,若超過 60 次應考慮有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可能,應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除觀察每分鐘的呼吸次數以外,還應觀察孩童的神態和面色。如果神態安詳、面色紅潤,一般說是正常的;如果同時有鼻孔張大,鼻翼扇動,唇色和面色青紫,新生兒症狀不安、煩躁、四肢驚動、呼氣呻吟,應立即送醫院檢查和治療

睡眠 新生兒為何會睡眠不安定
新生兒睡眠不安定是一些家長常遇到的問題。睡眠不安定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白天睡得很好,夜晚哭鬧不安。睡眠對於新生兒來說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但對家長影響很大,使產婦和家人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對於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可採取幾種方法。一是白天有意識地「干擾」新生兒的睡眠,如輕彈或抓搔新生兒足底,逗新生兒玩耍,給新生兒看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將房間布置得亮一些,或抱起來活動等。二是白天不要吃得過飽,少量多餐,使其因饑餓而睡不踏實。經過幾天的
訓練,白天和黑夜的睡眠習慣就會調換過來。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在醫生指示下在晚上給新生兒一點鎮靜藥,使其夜間安靜入睡,一般給一次就能糾正過來,當然後一種方法儘量少採用。

另一種是晝夜睡眠都不安定,這就需要尋找嬰兒睡眠不安定的原因,再採取對應的措施。首先檢查母乳是否充足,因為嬰兒饑餓必然睡眠不安定,而嬰兒睡眠不安定影響母親的休息,母親休息不好反過來又抑制乳汁的分泌,如此循環下去不利於母嬰的健康。如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可在母乳餵養後適當加餵一些牛奶,嬰兒睡眠安穩時,母親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乳汁必然分泌增多,以後並不一定每次都要加餵牛奶。如室內溫度過高,或穿衣物過多或過緊,嬰兒因太熱而睡不安穩,此時嬰兒鼻尖上可能有汗珠,身上也是潮濕的,這就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鬆開衣物,嬰兒感到舒適就能入睡了。如果嬰兒手腳發涼,則可能是保暖不足而睡眠不安,可加蓋被子或用熱水袋加溫。尿布濕了孩童不舒服也睡不著,應及時更換尿布等等。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而母親孕期有抽筋等病史,新生兒可能有低鈣血症,低鈣血症的早期之症狀為睡眠不安定、易驚,可給嬰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如果睡眠不安定還伴有發熱、吃奶差等其他情況時,應去醫院請大夫診治。

哭聲 學會辨別嬰兒的哭聲
各種原因引起的新生兒哭鬧有時會有一定的特點:

(1)饑餓引起的哭鬧,開始時哭聲平緩、婉轉,給奶吃時哭聲馬上停止,如果長時間不能滿足新生兒的需要,哭聲會逐漸變得劇烈。

(2)炎症或身體不適的哭鬧,為持續性、經常性哭鬧,或哭鬧的同時伴有煩躁、吵鬧,如外耳道癤腫時可伴有軀體的躁動、搖頭或用手打頭。

(3)打擊、驚嚇或燙傷往往引起爆發性哭聲,聲音高而尖,回聲較長或特別短。

(4)臀部泛紅哭鬧。大小便之後由於尿液和糞便刺激了皮膚部位引起哭鬧,由於這種刺激有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嬰兒的哭聲也是由弱到強,及時更換尿布後可以緩解。

(5)大小便哭鬧。有的嬰兒在大便時,尤其當大便較乾時,由於腸道的蠕動,使新生兒腹部發生疼痛而哭鬧,在嬰兒尿道口或包皮感染時,尿液會刺激局部引起疼痛,常為突然的哭鬧,也可以比較劇烈,大小便排完之後比較快地安靜下來。

(6)顱內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腦病時,常引起腦性尖叫,特點為音調高尖,無回聲的哭叫音。

(7)陣發性劇烈哭鬧,常為腸絞痛的症狀,哭鬧非常劇烈,可出現雙腿向腹部屈曲,持續十幾分鐘或數十分鐘,給予餵奶或安撫均無效或僅緩解極短的時間。哭鬧為陣發性,間隔時間長短不等,從十餘分鐘到十餘小時不等,哭鬧間期嬰兒一般狀況良好,飲食、大小便基本正常。患者常常鬧得全家不得安寧,異常緊張,而大部分患者在來醫院途中緩解,全然沒有劇烈哭鬧的痕跡。這種患者時好時壞,斷斷續續可延續數天,一般不超過一周。身體檢查也沒有明顯異常,多發生在出生後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的嬰兒。

(8)低弱的哭聲,伴有呻吟,同時精神反應差,是病情危重的警示,應該馬上送醫院診治。 一般來說只要滿足了嬰兒的要求,或解除了不適,新生兒很快就會安靜下來。如仍不緩解,提示嬰兒處於異常狀態,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糞便 糞便顏色能反映疾病狀況
新生兒的糞便如果偏離正常顏色,出現以下幾種顏色,應要注意,因為它們可能反映某些
疾病狀況。

(1)綠色:常較稀軟,是由於腸道蠕動快,膽汁來不及代謝就排出所致,常見於餵食不當,新生兒受涼,生活環境改變以及新生兒進食不足(即饑餓性腹瀉)等原因,也可由於胃腸道內或胃腸道外疾病所致。如果新生兒情神狀況良好,食慾正常,僅僅出現1~2次大便顏色的改變,家長不必擔心,可能為暫時性改變,經適當的調理就會恢復。但家長一定要密切觀察大便的變化,因為綠色大便也可能是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疾病的前兆,必要時家長可留取黃豆到蠶豆大小的新鮮大便標本放在玻璃瓶內送醫檢查。

(2)紅色:要警惕大便中是否有血液,應該觀察是鮮紅色還是暗紅色,是與大便混合在一起,還是僅在大便的表面,是否伴有稀便或膿液。紅便屬於異常的大便,常見於腸道感染性疾病、肛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血液系統疾病等,應該到醫院就診。

(3)黑色:也叫柏油便,是血便在胃腸道轉變而來,因為新生兒腸道蠕動快,不像成人的柏油便顏色深,往往症狀為紫色或黑紫色,黑便的意義與紅便相同,也要到醫院就診。有些藥物也可使大便發黑,特別是中藥製劑。

(4)白色:大便白色、灰白色或極淺的黃色,提示新生兒膽道系統阻塞,白便患者往往伴有黃疸。如果新生兒有嚴重的黃疸,明顯增高的膽紅素可以透過腸道上皮浸潤到大便表面,使大便略呈黃色,此時撥開黃色的表面就可以發現灰白色的大便,白便表示肝、膽系統疾病,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摘錄自《婦科、兒科、皮膚科、疾病600問》
文字提供 / 原水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環抱式安撫搖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